初冬的延安,阳光普照,处处洋溢着冬日的温暖。

10月25日至26日,学校221名青年学子乘坐“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红色教育专列从西安站出发,驶过广袤无垠的关中平原,驰骋在黄土高原青山绿水中,开启沉浸式红色之旅。一路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薛燕、纪荣围绕“传承红色基因 感悟思想伟力”讲述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蕴含,同步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为期两天的实践中,青年学子深入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延安红色家风馆、烽火抗战主题馆、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西北局旧址等地开展研学,观看《再回延安》红色剧目,开展研学分享等多种形式,追寻红色足迹,了解党中央在延安的光辉岁月和奋斗历史,通过可触可感的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体悟延安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强国报国智慧和力量。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青年学子透过一件件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深刻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在枣园革命旧址,大家走进一排排质朴的窑洞,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运筹帷幄,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从艰难走向胜利的壮丽篇章。在西北局旧址,4000平方米展厅重现西北革命根据地光辉历程,从刘志丹、谢子长创建根据地到成为中央红军落脚点,见证土地革命至解放战争的关键转折。每到一处,学生们都认真聆听讲解,不时交流心得,时而驻足仔细观看,时而拿起手机拍摄文物,在实地研学中深切领悟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

研学活动将延安红色资源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坚定了师生教育报国强国理想信念,锤炼了其意志品格。校学生会执行主席褚颖说,传承延安精神,首先是自己学懂弄通,进而感染身边人。我将用实际行动践行延安精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经济与管理学院24级财务管理一班学生冯悦然说,凝视毛泽东伏案批注的铅笔,我读懂“星星之火”的坚韧,我深刻体会幸福并非天降,而是先辈用信仰与生命铺就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愿把感动化为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马克思主义学院纪荣说,将大思政课课堂开设在“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的专列上,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为什么抗战时期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当列车行进在崎岖沟壑的山川间,课堂内容与现实体验相融合,学生感悟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信仰具象化了。党委宣传部宣传教育科科长高禹说,“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政课教育形式,从信仰领航、信念培根、信心扬帆三个层面实现了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的教育目的。

首批“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由党委宣传部统筹安排、校团委承办,后期将陆续分批进行,覆盖到每一位在校学生。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陈鹏 图片:维克拉 刘凯 陈鹏 责任审核: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