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

我校迎接省教育厅学位办专家组对新设本科专业及学士学位单位建设情况进行预判

发布时间:2015-07-18 12:44 访问:

7月14日,教育厅权秋虎处长率领以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李钟善担任组长的专家组一行8人对我校新设本科专业及学士学位单位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预判工作。

    汇报会由省教育厅研究生处处长(省学位办主任)权秋虎主持,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助理田博、省教育厅研究生处副处长(省学位办副主任)郝霄京和专家组成员长安大学原副校长(教授)翟振东、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韩江水、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赵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程彦斌出席了会议。学校党委书记付建成与专家见了面,代表学校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认为预判工作对促进我校专业建设、管理和改革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学校将以此次预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建设,力争2016年初顺利通过省学位办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王志刚、副校长相艳以及党政办公室、教务处、督评办、人事处、财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图书馆、后勤服务集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首批六个本科专业所在系负责人、体育系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省教育厅研究生处处长权秋虎介绍了省厅开展新设本科专业及学士学位单位建设情况预判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内容和方法程序长王志刚代表学校党政省厅处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衷心的感谢他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办学定位以及为实现发展目标学校实施的五大发展战略。他强调,学校对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特别是首批招生的六个本科专业非常重视,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和监控的长效机制。王志刚指出此次预判是学校专业建设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学校提供了系统的、规范的自查的机会,他希望借助专家们丰富的管理和办学经验助学校发现问题为学校专业建设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把好脉开出良方。他表示学校将虚心接受专家的检查和指导,并要求学校六个系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全力以赴,配合专家在校期间考察工作。

 

学校副校长相艳对照《陕西普通高等学校申请新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专业审核办法》和《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审指标体系》围绕学校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条件、教学工作状态、教学工作效果作了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和专业建设工作汇报,总结了成绩,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学校学前教育系系主任何善平代表六个首批招生的本科系作了专业建设专题汇报。

 

汇报会后,在领导的陪同下,专家组到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了实地考查,到学前教育系、生物系对教学情况和专业实验(实训)室等教学条件进行了检查预判,查阅了相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等资料。

实地考察结束后,召开了预判反馈会。专家结合自己的考查内容,从学校定位、办学特色培育、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制度建设、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经费投入及条件建设、评建档案材料建设以及指标体系相关的材料内容、数据状态上报资料等方面对预判检查进行了反馈和交流,提出了全面、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既有宏观方面,也有微观方面,并对学校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希望。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田博结合省厅即将出台的专业认证和专业优化实施方案,也对学校今后的专业建设提出了五点要求。

省学位办主任权秋虎表示预判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工作势头很好,专家组在学校的预判检查非常认真细致,发现的问题很精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针对性。通过预判检查,对学校的工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他希望学校认真吸收专家的意见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扎实整改,力争明年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同时,希望学校着眼2018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进一步提炼办学定位、目标和特色,他表示省厅将加强与学校沟通联系,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校长王志刚作了表态发言。他首先对专家组的认真态度和敬业精神表示敬佩及感谢。他认为专家反馈的意见建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重要的建设性和指导性,专家对学校的办学情况、新设专业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以及档案材料建设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可操作性,使学校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看到了存在的差距,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王校长表示学校将及时召开院长办公会,认真研究梳理专家意见建议,提出学校整改方案,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精心准备,把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巡视诊断和合格评估相结合,把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实,为学校2016年年初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辜负教育厅学位办对学校的精心指导和殷切希望。

 

 

(供稿:督评办  撰稿 李平  责任审稿:杨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