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

王志刚院长主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

发布时间:2015-06-15 15:15 访问:

    6月 12上午,王志刚院长以“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做好学校‘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题,在教育科学系会议室为分管联系单位的同志们讲授了专题党课。党课由教育科学系党总支书记杨锡强主持。

王志刚院长在教育科学系主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

 王志刚院长的党课分为四个部分内容。

在第一部分,王院长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他结合中央、省委、省委高教工委以及校党委的关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关文件精神,阐述了“三严三实”的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重要论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着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做人、从政、为官的基本底线、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只要、做人准则,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他强调,严以修身的关键在于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严以用权的要旨在于坚持权为民所用;严以律己的核心在于自重、自警、自醒,清廉为政;谋事要实的根本是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辩证统一;创业要实的基点在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人要实的要义在于忠诚诚信,公道正派。在“三严”中,修身是前提,用权是关键,律己是保证;在“三实”中,谋事是本职,创业是使命,做人是归宿。他强调,“三严”和“三实”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三严”是前提、是根本,是出发点,“三严”不立,“三实”就是去了支撑;“三实”是目标,是落脚点,做不到“三实”,“三严”就成为空洞的东西。“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从政的根本准则,也是好干部的具体体现,它切中了作风建设的要害,是对党的优良作风的继承。全体党员干部应当把握“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对照“三严三实”照镜子、量尺子,寻找差距、查摆问题,不断提升、完善自我。

在第二部分,王院长指出,查摆和解决不严不实的突出问题,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开展专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他具体讲解了查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及解决不严不实问题的措施。在“严以修身”方面,要重点检查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党性修养是否坚强;是否坚守政治信仰、精神境界高尚;是否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共保持一致。在“严以用权”方面,要重点检查是否做到权为民所用、为师生所用,是否为学校发展所用,为师生服务所用。在“严以律己”方面,要重点检查是否做到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政治要求,是否做到清正廉洁。在“谋事要实”方面,要重点检查工作中的思路、方法、措施是否符合学校、单位实际,是否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在“创业要实”方面,要重点检查是否做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否做到敢于担当、直面矛盾、解决问题,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在“做人要实”方面,要重点检查是否做到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忠诚老实,是否光明磊落、襟怀坦荡。

他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对照党员标准和好干部标准,认真查摆和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省委高教工委和校党委的要求和部署上来,不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第三部分,王院长要求,学校上下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做好学校“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他指出,“三严三实”中的“谋事要实”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思路、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客观规律、科学精神。当前,已经启动的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是学校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学校的发展,如何使规划既保持连续性、传承性,又具有创新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就尤为重要。

他强调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好学校“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首先,要深刻认识战略规划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其次,要深刻认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形势以及对高校建设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再次,要深刻认识我校建设发展面临的任务和当前学校发展的阶段特征。第四,要深刻认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立足全局,着眼未来,精心谋划,加强规划编制各个环节的工作。第六,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切实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第四部分,王院长详细阐述了学校应当树立和强化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师观和教学观。

第一,关于人才观。他指出,人才观是指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观点。高校通常所说的“人才观”是指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为一所新建本科学校,同时又被确定为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我校的办学定位应突出“地方性”和“应用性”,应当是立足陕西,服务地方,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因此,我们的人才观就应当富有时代内涵,即培养“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善创业”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关于教育观。他指出,教育观就是育人观,是关于人的培养和教育的基本观点。它包括在人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要达到的目标、实现途径和实现方式等。我们应当树立的教育观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应当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价值观。二是应当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环境育人的教育观;三是应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观。四是应当树立“四个结合”的教育观,即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要做到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第三,关于教师观。他指出,教师观就是关于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基本观点。教师在大学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决定者、是学生人生的指导者、是优良学风的创建者、更是学校良好社会声誉的塑造者,教师应成为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相统一的楷模,应成为学校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他认为,教师是大学办学的主体,是大学管理者办好大学依靠力量,是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根本。现代大学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发展,树立教师发展的新理念,管理部门应努力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教师自身也应做到自主发展、自觉发展。

第四,关于教学观。他指出,教学观就是关于教学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教学是大学最基本、最核心、最直接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的中心工作。我们一是应当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学质量核心地位、教学投入优先地位的教学理念。二是应当营造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良好氛围,即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精心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制度规范教学、舆论宣传教学、经费保障教学。三是应当树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教学观。四是应当树立教学以学生需要和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简言之,就是应当从“适应性教学观”转向“发展性教学观”,即坚持“学生本位”教育目标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坚持“学生中心”的教学关系观,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作用;坚持“探究导向”的教学过程观,强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最后,王院长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结合学校工作的具体实际,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专题教育,务求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和转型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王院长还和与会同志进行了沟通交流,回答了有关老师的提问。

王志刚院长在教育科学系主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现场

      组织部、人事处、财务处和发展规划处以及党政办等单位同志,教育系全体党员教职工听取了党课。

      (供稿:组织部、党政办、教育系撰稿:杨锡强、纪洁明审核:杨锡强、薄玮)